社会团体与其他民事主体合作开展活动,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对合作方的资质、能力、信用等进行甄别考察,对合作内容做好风险评估。
(2)根据章程规定和合作事项的重要程度,将合作事项分别提交会员
(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等讨论决定。
(3)签订书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同意合作方使用本组织名称、标志的,应当签订授权使用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合作开展活动,并切实履行职责,对合作事项全程监督。
上一篇:学会工作百问220:社会团体能否以挂名的方式与其他民事主体开展合作活动?
下一篇:学会工作百问218:社会组织举办研讨会、论坛活动是否必须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填报?
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是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及相关科学的学科组建,或以促进科…
社会团体注册资金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内部民主程序表决通过后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自业务主…
根据《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8〕 13号)…
可以。 根据《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组织通则(试行)》的规定,对本学科或专业的发展有重要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