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体与其他民事主体合作开展活动,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对合作方的资质、能力、信用等进行甄别考察,对合作内容做好风险评估。
(2)根据章程规定和合作事项的重要程度,将合作事项分别提交会员
(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等讨论决定。
(3)签订书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同意合作方使用本组织名称、标志的,应当签订授权使用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4)合作开展活动,并切实履行职责,对合作事项全程监督。
上一篇:学会工作百问220:社会团体能否以挂名的方式与其他民事主体开展合作活动?
下一篇:学会工作百问218:社会组织举办研讨会、论坛活动是否必须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填报?
根据《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社会组织对登记管理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不…
根据《民法总则》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
根据中组部《关于改进和完善高校、科研院所领导人员兼职管理有关问题的问答》(《组工通讯…
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是基于某一专项基金的筹集和管理而设立的分支机构。专项基金是专门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