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体制”是指学会依托某一个单位或部门解决办事机构在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及活动经费等方面的问题,所依托的单位或部门被称为挂靠单位。“挂靠体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特色产物。1958年,中国科协成立后,提出“挂、 靠、并、动”的四字方针。后来挂靠延用,就逐渐演变成了“挂靠体制”。
2011年,中国科协八大通过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首次提出“支撑单位”的概念,将“挂靠单位”改称为“支撑单位”。
上一篇:学会工作百问143:支撑单位应为全国学会办事机构提供哪些支持?
下一篇:学会工作百问141:办事机构由哪些人员组成?怎样产生?
非营利组织免税优惠资格的有效期为5年。非营利组织应在免税优惠资格期满后六个月内提出复…
土地增值税是指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以转…
社会团体名称需要变更的,应当经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自业务主…
已经成立的全国学会申请将业务主管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协的,事先须征得原业务主管单位同意,…